足迹
剑来陈平安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275章 折桂(第4页)

  头戴莲花冠的道士,一尊法相真是当之无愧的顶天立地,微笑道:贫道不答应,你便做不到。

  ————

  三个不同姓氏的村子,四面环山,弯弯绕绕的黄泥路,跟着溪涧一起往外走。年复一年,地上的鸡鸣犬吠,袅袅上天的炊烟。

  刘飨说要去村塾那边看看,宁吉说自己有学堂的钥匙,赵树下便说到了吃饭的点,让宁吉领着两位先生去学塾那边逛,他刚好先去下厨,回头宁吉再带他们过去。赵树下不忘与两位先生致歉一句,待客不周。刘飨见郑居中没有拒绝的意思,便笑着答应下来,说叨扰了。

  看着那位年轻武夫的高瘦背影,刘飨说道:会变通。

  郑居中说道:眼睛里见过事,世界就要亮堂些。

  刘飨有感而发,道:陆沉说得对,儒家最大的问题,就是不肯仔细谈人心。

  郑居中不置一词。刘飨最大的问题,就是喜欢盯着儒家的缺点不放。整座青冥天下,都被道祖自然而然压胜,辛苦就只能去闰月峰当个纯粹武夫。蛮荒晷刻,更不必说。

  刘飨笑问道:的确,吃饱饭的人不能回过头来嫌弃桌上没有珍馐。想说我身在福中不知福

  郑居中说道:既然是你的问题,当然就是儒家的问题。亚圣一句‘行有不得反求诸己’,怎就不是在痛痛快快、明明了了谈人心。是我们读书人不识字罢了。

  陆沉所谓刘飨与至圣先师的分庭抗礼,其实只是表面,刘飨大道与儒家道统早就交汇融合,无法泾渭分明。

  单论他们五位处境之优劣,撇开冯元宵道龄还小不谈,确实是浩然刘飨最为自在,无拘无束,行走天地。

  刘飨再豁达,也不至于喜欢讨骂,立即转移话题,扯起一个线头,说道:天都峰那边。

  郑居中点头道:骊珠洞天一落地生根,就等于尘埃落定,陆神终于死心,承认自己走投无路了,只得放低身架,亲自跑到小镇另觅良机,陆神心中有数,再错过两三百年,他就彻底无望合道了。等到了那个时候,即便邹子肯让道,陆神还是走不长远。

  刘飨忍俊不禁,点评一句,狗尾续貂。

  郑居中摇头道:还是骊珠洞天的时候,地利就不在陆神那边,等到洞天降落为福地,就是机会所在。修道之人,总要找寻一线生机。精通命理之人,总不能被自己算死。

  刘飨笑道:中土阴阳家陆氏,处心积虑谋划一场,以陈山主和落魄山作为坐标,看似刻舟求剑,实则方向是对的。但是陆神好像缺了一点运道,这点细微差距,就导致了天壤之别。

  郑居中说道:识人不明,用法不当,该他受累,功亏一篑。自己道力积攒不够,就不能埋怨邹子拦路。

  刘飨说道:陆尾已经是当年陆氏能拿得出手的最佳人选,蝇附骥尾,机会不小。陆神好歹是陆氏家主,总不可能亲身入局。在当时看来,陆神的选择并无任何问题。

  家主陆神受制于邹子,始终被拦在十四境门槛之外,停滞已久,一身绝学,无法贯通天地。

  郑居中摇头道:说到底,还是当年陆神志得意满,自以为窥见天机,清楚邹子的厉害,内心深处依旧小觑了邹子的道力。志在证道的修道之人,哪里容得丝毫侥幸心。

  刘飨问道:郑先生对陆神好像总体评价不高

  郑居中说道:不低了。

  刘飨突然自顾自笑起来,只因为想起意思类似的一桩文林公案,是绣虎与那位郦老夫子的,崔瀺年轻时曾经亲笔批注那部享誉天下的《山海图疏》,对内容细节指摘颇多。有人与他争执,替郦夫子打抱不平,结果崔瀺来了句一本书想要碍我的眼,必须先能入我眼。言外之意,再简单不过,大概就是愿意骂你几句,本身就是一种褒奖,不要不知好歹。

  这种话传到郦夫子耳朵里,当年老人倒也没说什么。

  上次文庙议事,陈平安就与这位老先生聊到此事,实则文武兼备的郦夫子,至今还误会是年轻隐官的师兄左右,对那部书极为推崇。

  刘飨突然问道:你说那些剑修,为何不恨陈清都

  郑居中说道:不敢。

  米裕先前受魏檗邀请,替长春宫那拨女修护道,就曾遇到一个托梦求助的年迈炼气士,需要借助外力,尸解脱劫。